虎为百兽之王,谁敢轻易挑战它的威怒?然而,即使是猛虎,也常为自己的后代守护一方天地,步步回望。然而,这种无私的父爱在三国乱世中,却没有出现在曹操与儿子曹丕之间。相反,曹操对曹丕的情感,充满了复杂与冷漠,甚至有些痛心疾首。
曹操的冷酷,并非仅仅源于曹丕某些行为的直接触怒,而是深藏在一种父子间未解的深层矛盾中。有人说,这一切源自曹丕与甄氏的婚姻争夺,但真正的根源,可以从贾诩的一句分析中看出端倪。
回到公元197年,这一年,虽然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显眼,却对曹操而言,意义非凡。曹操的长子曹昂,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,意外丧命,而这死亡也成为了曹操心中永远难以愈合的创伤。
展开剩余81%那一年,曹操正在宛城。白日里,他刚刚接受了张绣的投降,心情颇为愉悦。听说张绣的姨母在丧偶之后生活孤单,曹操心生怜悯,决定趁夜与这位寡妇叙旧。谁知,这一番深夜的闲谈,却让曹操错失了大好时机。张绣得知消息后,心生愤怒,深夜带兵反叛,趁着黑夜突袭曹操的大营。
在这一战中,曹操的猛将典韦虽勇猛,却最终被敌人偷袭失去了武器,被围杀。尽管如此,典韦为曹操争取了逃命的机会,可是,终究人力不及马力。曹操眼看着即将被张绣追上,这时,曹昂赶来为父亲送马。而曹昂选择留在原地,英勇抵挡敌人,最终英勇牺牲。曹昂、典韦及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一同战死,唯一活下来的,是已经年事渐高、身心疲惫的曹操。
曹昂的死,对曹操打击巨大。他原本期望曹昂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,曹昂不但精通兵法,武艺过人,而且性格温文尔雅,待人宽厚。年仅二十,便被举为孝廉,是曹操最为看重和喜爱的儿子。曹昂的突然离世,使得曹操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,而这一次,曹丕和曹植成为了竞争者。曹丕雄心勃勃、野心十足,且为人深沉且狠辣;而曹植,则有诗才文笔,性格温和,却缺乏做帝王的气魄。
尽管曹操内心更青睐曹植,但最终,他依旧选择了曹丕。每当曹操看到曹丕时,总会想起已故的曹昂,那位曾让他倾尽心血培养的长子。即便曹丕登上了魏王的宝座,曹操偶尔也会自嘲说:“若使仓舒在,我亦无天下。”这句话可见曹昂的死对曹操的影响之深。然而,曹操的愤怒为何转向曹丕呢?
原因之一,是曹丕的生母卞夫人并非曹操的原配。曹昂的母亲早逝,曹昂一直由丁夫人抚养长大,丁夫人待曹昂如亲生儿子。而曹昂死后,丁夫人心情愤怒,选择与曹操离婚,导致卞夫人从曹操的妾位跃升为正室。可以说,曹昂的死,实际上是曹丕母子上位的催化剂。这让曹操心生怨恨,认为曹丕母子借机攫取了本属于自己家的权力。
此外,曹丕对待兄弟的态度也让曹操深感不满。曹植才情出众,文采斐然,深得曹操的喜爱。在两兄弟争斗之际,曹操心情愈发复杂。他曾欣赏过曹丕和曹植曾经如胶似漆的兄弟情深,但权力的诱惑让这段关系变得脆弱不堪,兄弟间的争斗愈演愈烈。每当曹操看到他们互相陷害的情形,心中便痛不欲生。曹操心中自叹:“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一番感慨之下,曹操对曹丕的厌恶也愈加深重。
至于曹丕是否因抢夺甄宓一事令曹操心生怨恨,那更是误解。曹操并非因个人情感纠葛与曹丕为敌。事实上,曹操倾向于选择背景强大的女性作为自己的配偶,甄宓之所以被选中,并非为了与曹丕争宠。更重要的是,甄宓嫁给曹丕时,曹植尚年幼,根本不存在所谓的“叔嫂之恋”。这些误解,都是后人附加上去的无稽之谈。
曹冲的早逝,则更深地刺痛了曹操的心。曹冲是曹家少见的天才,深得曹操的宠爱。然而曹操的疼爱并不意味着让曹冲继位的计划。尽管曹冲的才华出众,但曹操依旧坚持立长子为继承人的传统观念。曹丕对此心生不满,曾多次在父亲面前挑剔曹冲,这让曹操深感忌惮。当曹冲因病去世时,曹操愤怒地对曹丕说:“此我之不幸,而汝曹之幸也。”曹操此言,言辞间显露出他对曹丕的深深怀疑,甚至认为曹丕可能与曹冲之死有关。
在选定继承人时,曹操并未轻松。他意识到,继承人必须具备权力的眼光与手段,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魏国的安定和朝廷的平稳。贾诩曾警告曹操,提及袁绍与刘表的继承问题,曹操终于意识到权力不能一直紧握在自己手中,必须适时放手给下一代,以避免继承者过于软弱无能。于是,曹操果断将权力交给了曹丕,而曹丕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,最终篡位称帝,完成了曹操未竟的“帝王梦”。
从中不难看出,曹操对曹丕的厌恶,既有深深的父爱未能兑现的痛苦,也有对曹丕未能完全信任的焦虑。而曹丕之所以在父亲眼中如此复杂,正是因为曹操内心中那种“恨铁不成钢”的心情,始终未能得到平复。无论如何,曹丕最终走上了父亲为他铺设的道路,完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历史使命。你怎么看待曹操与曹丕的父子关系呢?
发布于:天津市鼎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